年轻“骑士”的烦恼:花钱也买不上商业车险

如果你是地面通勤大军中的一员,就会发现今年北京的摩托车明显变多了。数据也能证明这一趋势,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的《202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的普通摩托车较2019年增加了10.7万辆,增长率达71.8%,是小微型客车的55倍。

北京的数据并非个例。放眼全国,摩托车的吸引力也在各地扩散。2022年上半年我国的摩托车新注册登记数量高达534万辆,比去年上半年增加108万辆,同比上涨25.38%;而同期的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却下降了11.43%,仅1657万辆。

受疫情影响,人们出行习惯改变了,也更多元了。摩托车凭借其机动灵活和较高的通行效率,自然成了汽车的优选替代品,尤其在北京、上海等汽车上牌难的城市,摩托车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甚至被比作“通勤之王”。

与此同时,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渲染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摩托骑行当成一种爱好和刺激的生活方式。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报考摩托车驾照的学员人数超过了12万人,占驾考总量的45%,其中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居多,男女比例基本为1∶1。

然而,肾上腺素的飙升却总是同危险画着等号。摩托车因其自身稳定性差,安全性低的不足,频频带来的交通事故。10月7日,江苏常州某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摩托车迎面相撞导致一死一伤,遇难者是年仅23岁的网红骑手。

当路上的骑手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其驾驶安全?保险业又能从中挖掘哪些机会?

1

让摩托车主“知难而退”的交强险

当下车险市场的增量主要靠承保车辆数的增长来推动,但随着近年来机动车增速放缓,车险市场的增长也趋于平稳,增长乏力。今年1-7月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9162亿元,同比增加9.3%,其中车险和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625亿元和45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2.3%。

摩托车数量的大幅增长,本可以给增长乏力的车险市场注入一些新动力(310328)。摩托车不仅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发挥着通勤和娱乐的双重作用;在农村,摩托车更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2021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是18.2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是53.6辆。

然而,各地摩托车保险投保难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无论是强制性购买的交强险或选择性购买的商业保险如三责险、座位险等,购买时保险公司都会给车主设置很多关卡,最后还不一定能投保成功。

2006年,交强险成为了我国首个法律规定强制实行的保险制度,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着重要保障。作为一项强制性保险,我国交强险采用的是“政府定价,保险行业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要求保险公司在“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上,充分凸显社会救助的功效。

虽然机动车的交强险不赚钱,但是商业险可以赚钱,尤其交强险制度实施后,直线拉升国内车险投保率,推动了国内车险的高速发展。然而由于摩托车的高风险,经营商业险很难补贴到交强险,反而可能让公司亏损更多。

具体来看,摩托车的交强险十分便宜,交依据排量不同共分为3个类别,其中50CC及以下每年保费为80元,50-250CC(含)为120元,250CC以上及侧三轮为400元。而多数商业险也仅在千元左右,价格与机动车险相差较大,驾驶时面临的风险却更高。

因此,河南地区就出现了不少保险公司以不办理摩托车交强险业务、业务员没有权限受理、系统故障等各类理由拒绝办理交强险业务;还有城市则设定不合理条件,将部分无法完全满足条件的车主拒之门外,例如对于车籍是外地的,要求车主需有当地户口、工作证明或社保证明。

对于上述情况,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九督查组在梳理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收集的问题线索后发现,进行了调查暗访,并建议国家银行保险监管部门深入分析问题背后涉及的保险机构考核机制不合理不科学、地方监管机构监管措施不及时不精准等深层次原因,进一步研究完善交强险定价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交强险拒保、拖延承保、捆绑销售等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具体行动中。

2021年是车险综合改革后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根据中保协发布的交强险经营情况,2021年交强险承保机动车数量3.23亿辆(其中汽车2.87亿辆),保费收入2374亿元,保障金额64万亿元。成本方面,交强险赔付成本1763亿元,各类经营成本585亿元(含救助基金29亿元);承保亏损44亿元。

在车险综合改革后,交强险责任限额从原来的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比改革前提升64%,2021年交强险整体保额提升48.8%,赔付成本增长27.4%。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摩托车交强险这种保费低,出险率高的险种,的确会给保险公司增加赔付压力,但这决不能成为各地在处理摩托车交强险业务时,变相拒绝的理由。

高风险需要高补偿,如果可以按照地区、车型、用途实行差别化费率,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能调动险企的积极性。

2

骑手太年轻买不了三责险

在北京,如果是新买的摩托车,交强险还是相对容易买上的。

小琨告诉保契,他在购买摩托车时,通过卖家推荐购买了人保的保险,一份摩托车交强险为120元一年,同时还绑定了一份保费270元、保额5万元的意外险,其保障项目为驾驶或乘坐摩托车意外伤害身故、残疾给付。

(小琨的交强险截图)

(小琨的意外险截图)

由于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不卖三责险,小琨也没有了解到其他购买渠道,便没有再买。他觉得20万保额的交强险也勉强够用,毕竟在车险综改以前,交强险的责任限额最高只有12.2万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交强险其中关于财产损失的赔偿限额仅有2000元,如果剐蹭到豪车,要替对方修车必然要自己掏腰包。第三者责任险是交强险的重要补充,保障高是其最重要特点。

这也是很多爱车车主还想要再补上一份三者险的原因。但哪怕摩托车车主把不同的保险公司都问个遍,得到的也都是相同的回答:“我们不做这个险种”。

“在北京摩托车的交强险还算好买,但是像三责险等商业险不好买,多数财险公司都不做,因为摩托车事故率较高,导致赔付率很高,容易亏损。”一位头部财险公司的北分业务员透露。

如果说交强险是强制性的,不管怎样还能找到购买渠道,那么对于骑友们来说,三者险才是更难寻觅的“宝藏”。这不禁让人灵魂发问,怎么会有花钱也买不到的保险?

90后女生乐乐是今年北京市12万报考摩托车驾照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保契,自己那些已经有摩托车的朋友,都是通过群里互相推荐的方式找到一个熟人“业务员”,在微信上直接转账给此人去协助购买保险,保险办好后,业务员会把保单拍照再微信发回给投保人。

该保险购买过程没有一个正式的投保链接, 至于这个业务员是保险公司的人还是其他代理,乐乐无奈地说她也不清楚,“虽然有受骗的可能,但也找不到其他可以上三责险的渠道了。”

据了解,北京地区的摩托车商业险主要是渤海财险在承保,此前阳光财险也有相关产品,但近期由于赔付太高暂时停单。由于京津冀的地理位置优势,还有有很多在北京用车,在河北上保险的人,不过平安财险河北分公司只允许身份证号码是河北及天津的车主投保。

保险责任方面,很多商业险的套餐中搭配三责险、搭配驾驶员死亡/残疾和医保外医疗等责任,整体保费在900-1500元的区间,其中三责险保额主要分为10万、30万、50万及100万四档,每档价格差距约为100元。

很多时候商业险会搭售一些救援等附加服务,但这对于已经花了大几万甚至几十万买了摩托车的车主来说,并不在意这一点儿额外支出。

即便找到了能卖商业险的靠谱渠道,最终也不一定能成功投保。摩托车车型是能不能买上三责险的关键因素,如春风250、川崎400及杜卡迪全系等车型保险公司大多都不承保。

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信息,是驾驶员的年龄。例如,1990-1995年出生的人,渤海财险的摩托车商业险最高只能买到10万元的保额;如果你是一个不满27岁的摩托车骑友,保险公司已经将你划为高危人群,最低档的三责险都买不了。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摩托车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2022年上半年,摩托车产销同比有所下降,但仍站上1000万辆大关。

当摩托车从曾经运输和代步的生产资料,演变为年轻人追求新潮、追求刺激的“新玩具”,保险公司也应该根据其新的使用环境重新评估风险,推出价格合适的保险,而不是靠惜售和停售来解决问题,让风险“裸奔”。总之,费率的市场化仍任重道远。

< END >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