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不要的,地平线都要

此前传出要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的大众,最终将橄榄枝抛给了地平线。

10月13日 ,地平线和大众官宣合作,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并控股60%,投资约24亿欧元,预计会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而本次“世纪大合作”,必将成为大众和地平线双方,新时代发展转型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针对中国市场需求,CARIAD将携手地平线开发领先的、高度优化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单颗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提高系统稳定性,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在双方合作的官方表述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而这其实很好理解,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国内的“规则”,具备深刻的参考意义。如果大众汽车想要在电动化转型之后,续写出曾经的辉煌,就必须借助中国市场,进行一场地狱般的历练。

所以,关于本次合作,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亦是这样表示道:“中国市场充满活力,是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业务区域。与地平线的合作是集团在华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在华业务的核心基石。”


站在大众的角度,选择与地平线的合作,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性价比”足够诱人。要知道,大众想要卖的电动汽车,可不是堆砌硬件、死磕智能化的那种。

另一方面,地平线也将借此机会,对国际汽车品牌实现突破,并进一步完成品牌跃升。甚至有了大众作为跳板,地平线才算真正有了与英伟达一较高下的底气。

只不过,华为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01 华为做不到,地平线可以

去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语出惊人。在谈及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时表示,当机器和人类共生,就一定会造成事故率,讲难听点是“杀人”。

因言获罪,不外如此。也就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过去不久,苏箐便因“言辞不当”,被任正非亲自签署的免职令免职,进入到内部“预备队”待命。

时至今年1月,苏箐离职华为的消息被证实。而关于其去向,却有了这样一个“谣传”:苏箐将担任大众在中国设立的自动驾驶公司CTO,大众也将与华为在汽车智能化方面达成合作。

无风不起浪,另有消息人士表示,华为和大众合作,其实也算是华为的一项对外交易,与荣耀的剥离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是现在看来,华为与大众的生意并没有谈妥,反而是坚决要做Tier 2的地平线,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那么说,地平线的技术竟然这么强,连华为都给打败了?

其实不然,今日的结果导向,归根结底还与大众汽车自身的智能化需求有关。与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相比,大众并不需要多么强大的智能化,而是一款奠定基础的“现象级”电动汽车。地平线刚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早在智能驾驶芯片布局之初,地平线就以主打低功耗、性价比而著称。现如今,征程2、征程3芯片分别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上车,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的总体出货量,也已经突破了150万片。

而就目前来看,哪怕地平线最新推出的征程5芯片,也是获得了理想、比亚迪、上汽集团、一汽红旗、自游家等多家整车厂的车型定点。

不难预见的是,随着马太效应的进一步扩大,地平线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会再上一个台阶。而且现在不难发现的一个现象便是,英伟达占据了大部分智能驾驶芯片的高端市场,至于中低端市场,则正在被地平线蚕食。

那么,下一步便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刻。

就技术而言,华为肯定是属于强的那一部分,而且软硬件兼修。但另一方面,华为也是强势的一方,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就曾公开表示:“不仅仅是电池,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总而言之,涉及到新时代汽车“灵魂”的问题,像上汽、广汽等整车厂,都需要再三考虑。哪怕是大众与地平线之间的合作,也是在大众占股60%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

而地平线之所以能够在跌宕起伏的新能源汽车浪潮中,越过越滋润,就是因为这种搭建朋友圈、合作共赢的处事方式。毕竟,现在的汽车江湖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还有少不了的人情世故。

02 真正的挑战,已然开始

自去年地平线完成史无前例的7次C轮融资之后,资本市场对其的看好,已然昭然若揭。而且更重要的是,来自国内众车企的接触接纳,也逐渐成为地平线更进一步的坚实基础。

但此时此刻不得不承认的是,属于地平线的真正挑战,正在到来。


与其说地平线的竞争对手是华为,还不如说是国内其他的智能芯片供应商,如:黑芝麻、芯驰科技、寒武纪行歌等。但更不容忽略的还是,那一把悬在地平线头上,甚至是整个中国智能驾驶芯片产业链头上的“刀”——英伟达。

首先,并不是说黑芝麻、芯驰科技等国内芯片厂商,不能对地平线产生威胁。而是在量产上车的过程中,地平线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吃到了那部分蛋糕。智能驾驶芯片存在着自己的特殊性,漫长的验证过程,使得车企不会轻易地更换芯片,所以这一方面,地平线算是拔得了头筹。

但,英伟达的恐怖之处在于,自上而下的市场降维打击。

换句话说,英伟达是否真的没有能力,去做好中低端市场的智能驾驶芯片?还是说,因为利益不够吸引人,英伟达暂时性规避掉了这部分市场?


从如今英伟达占据的市场来看,车企们对于英伟达Orin自动驾驶芯片的追捧,已经上升到了“狂热”的程度。而随着英伟达高达2000TOPS算力的Thor逐渐落地,新一轮的追捧,必然也不会缺席。

上汽、理想、蔚来、小鹏、威马,甚至连Robotaxi公司的小马智行、AutoX、Momonta等,都以配置了Orin芯片为宣传亮点。

而面对市场对于Orin“趋之若鹜”的问题,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这样对笔者说道:“我们还是专注打造自己的产品,使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能够满足合作伙伴(硬件、软件、主机厂)的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英伟达强势介入到中低端市场,地平线是否有招架之力?

低头做事,并将事情做好。

对于地平线来说,用产品力说话,确实更加直截了当些。而且如今的情况来看,其也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一点——地平线正一步步构造自己的商业模型。

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早已不再是单独整车部分的竞赛,而是一个大系统、大生态、大商业圈的进化。投资者不会忍受长时间的“低利润”,行业不会忍受“研发短板”,市场也不会忍受一直的“低端算力”。

所以,在面对黑芝麻、芯驰科技等国内友商,以及英伟达、高通这样的外来“大魔王”时,地平线准备好迎接狂风暴雨般的挑战了吗?